images/activitybtn0.png
images/artbtn0.png
images/fictionarybtn0.png

廖學舟首頁 > 魚畫魚話> 台灣 > 陶藝 > 廖學舟

廖學舟 藝術家簡介

魚藝世界  樂陶陶

文/呂苡岑  攝影/游忠霖

畢業於政戰學校後,曾任職輔導長、教官、旅處長,於2002年退役。從小就喜愛摸陶的觸感,家裡父母親和兄弟姐妹中並沒有從事藝術創作或相關的工作,只有靠著自己的一股熱情,從做畫、摸陶和閱讀相關的書籍,他說當時僅僅是興趣罷了!在退役前幾年,開始認真的想與「陶」世界一起「陶醉」。一開始因為太太的反對,進而召開了家庭會議,學音樂創作的小兒子全力支持老爸,不但如此還願意拿出自己的第一桶金,大兒子則是期待能與父親一起投入陶藝世界,3票對1票,廖媽媽也只能點頭表示支持,讓接近退役的廖學舟老師非常感動能擁有這樣的家人。廖太太說:「年輕時,老師非常熱愛釣魚,常常假日安排旅遊的行程,就是帶著釣竿和全家人沿著海岸線,四處認識不一樣的海洋生態魚群。」

就這樣長達20年之久,小孩長大之後,經由太太的建議,他把釣魚的興趣戒掉了,而將這股愛釣魚的熱情轉化到陶藝中,這也成就了他早期的作品都是以「神仙魚」為主角,色彩豐富的神仙魚,經過老師傳達的意境與意象中,活靈活現的一副網狀蝶魚陶板就這樣吸引許多收藏家的喜愛。廖學舟老師沒想到退休後,能夠全心沈醉在陶藝世界裡創作,將兒時對陶的興趣、中年時愛釣魚的熱情,全融化於作品中,而在軍中這麼多年的環境裡,沒有因為制式規律的生活,減少心中對陶藝的那股熱情,靠著這樣的堅持,完成了夢想,真的令人稱羡。
 
談到老師的創作,他客氣的說一切都還在摸索中,藝術是「無限的」,也因此需要無止盡地從創作中追尋靈感,老師提到早期和魚相關的作品,難度更是有別於茶壺,陶板上的魚鱗,上釉的關係,因為無法掌控常常都讓他大吃一驚,魚旗的線條、弧度,魚兒的靈魂之窗,都是最不容易完燒成功的地方,也往往完美的作品率相當的低,幾乎十個裡不到一個是可以完美呈現的。陶塑品必需經過高溫柴燒,所面臨燒製時的拉址很大,一窯的作品,需要經過三天三夜不斷的放入木柴,才能控制窯爐溫度,接著掌握流動的釉藥,表達出想要的結果,柴燒的作品更是必需透過柴燒的溫度和柴燒落下的灰燼所決定。第一步作品完成,只會有2~3個完好的陶坯,其他不完美的都只能一個個敲碎,廖太太低聲的說常常敲得她心都跟著碎一地了。把工作室從臺北遷移到彰化花壇,空間、時間的轉換靈感,加上重覆勤練的那雙手才能體會出陶藝世界的奥妙。

2006年老師在三軍總醫院藝術廊舉辦個人作品展「魚的世界」,當場讓這些魚兒被一一指定收藏,老師說魚的作品很奇特,五官看似簡單確有著豐富的表情,每一隻魚的眼神和柴燒後所上的釉色都很不一樣,以致每隻魚兒都是獨一無二的。陶藝就像是生命裡的夢工廠,一旦開啟了就停不了的往前,這條路就像人生一樣會帶著酸甜苦澀,透過藝術體會生命的無限。

  • 以釉彩的變化.呈現魚的亮麗

  • 繪畫
  • 雕刻
  • 陶藝
  • 手工藝
  • 其他
會員人數:334人 訪客人數: 台灣藝魚協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3 TAIWAN Art Fish Association.